海岸带红树林物种筛选/土壤重金属消减技术
2020-06-16
项目五王友绍研究团队依据我国受损典型区域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特征,筛选出抗污染性能优良、适合用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红树植物6种、柽柳3种,金属污染去除率大于50%。首次获得了两个白骨壤金属硫蛋白基因,从分子层面解析了红树生态植物抗污机制,为培育、筛选耐污红树林品种北移奠定分子基础。优化了红树林、柽柳等抗污染群落构建技术,研发出在重金属等污染胁迫下受损滨海湿地红树植物、柽柳等生态环境治理的生态修复技术。
相关技术已应用于于广东湛江、浙江温州受损(污染)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试验实验示范区(400亩),增强了湿地生态缓冲功能,为耐污红树林北移奠定示范基础。该项技术及应用示范成果被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温州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局采纳,分别应用于湛江红树林生态修复和温州红树林、柽柳生态重建。
温州洞头霓屿红树林示范区(左:2018年12月14日;右:2019年7月30日)
湛江麻章区太平红树林示范区(左:2018年11月13日;右:2019年8月20日)
附件: